11月9日,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暨公费师范生、复合型硕士师范生招聘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东田径场举行,5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的6000余个岗位全部为教师岗位,包括高等教育教师、中小学教师、民办学校教师等,共吸引省内外20000余人次毕业生参会求职。
2025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汤奕轩 摄
能力评价多面化,用人单位“各出奇招”
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只为全面、科学地评价求职者综合素养。临海市学海中学的展位上,负责老师林宏在知道学生已自带简历的情况下,他也坚持让学生现场手写一份报名表,“通过手写简历的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同学们的书写技能水平,还能看出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与语言组织逻辑水平。”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大部分的学校还增设了“模拟上课”的方式,“不止要学历,更要有教学能力,”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校长陶老师说,“模拟上课可以让求职者表现自己的控场能力和教学技能。”
2025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李俊驰(实习)
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面谈时,还采用了心理测评等测评工具,以及大数据题目分析等其他评估手段,深入挖掘求职者对学科的理解、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师范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台州市桐屿中学的童老师表示,“新时代对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评价方式也应要随之创新。”
信息渠道多元化,地域不再成为限制
本次招聘会对接全国8个省份,共吸引各省份50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省内便有50余个地市教育局“组团”来抢人。临海市学海中学的林宏老师表示,“浙师大的专场招聘会生源多、质量高、举办历史久、口碑好,这也已经是他们参会的第十几个年头了。”此外,广东、海南、河北、江西等省份,也都有不少用人单位在此“ag人生就是博的招贤纳士”。招聘会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求职者汇聚一堂。
2025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赵晨悦 摄
“我是从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了解到本次招聘会的”,来自省外的李琦说,“线上得知招聘会信息的第一刻,我就马上赶来了。”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近些年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也削弱了地域对求职者就业的限制。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白雪认为:“就业地区没有限制,但是不同地区的教育改革进程不同,陕西和浙江的初、高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这需要一些时间适应。”但她笑着说:“从陕西赶来,就是为了能踏入新的地区平台,相信我能学习调整好。”当被问及大学所在地与就业地区的关系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潘俞说道,“我觉得不能被大学所在地给局限,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我本人还是更喜欢丽水的就业环境!”
职业规划提前化,一场生动的“职规课”
在紧张火热的招聘会上,除了来来往往穿梭的求职者的身影,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也格外引人注意,对2024级新大一而言,招聘会更像是一场生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我们想来这里寻找未来四年充实自我的努力方向。”一位2024级初阳学院物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王楠(化名)满怀憧憬地说道。
2025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郑彤倩 摄
相较新生,2022、2023级大二、大三同学们的面容中更添几分冷静与成熟。“招聘会像是我们‘社会化’成长,真切接触社会需求的‘战场’,”来自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的姚同学如是说,“在招聘会上,平时‘备枪械’的成果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检验。”随着距离求职就业的“战场”越来越近,招聘会于他们而言,已经不仅是获取就业市场一手资料的“第二课堂”,更是一试身手的“练兵场”。
对于大四和研三的同学,招聘会则是他们求职的重要方式。作为研三的毕业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陈瑶对招聘会有着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单位,再根据目标单位的要求针对性地准备好报名材料。“研三会有更大的就业压力”,陈瑶表示,相比于之前参加的招聘会,这次来找工作的的紧迫感更强。
编辑: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