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暨公费师范生、复合型硕士师范生招聘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继“师范热”之后,国务院于8月出台的“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相关政策又掀起了新一波“考研热”。就业还是考研,成为应届毕业生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骆语欣(实习)摄
学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
出于对政策变化和实际需求的综合权衡,杭州市临安区昌化职业高级中学负责人认为:“高学历会有加分,但不是唯一标准。”在教育的第一线,招聘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上岗后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积分制考核标准中,高学历的研究生未必能拿到高分,而在实践中表现出色的本科生也可能被优先考虑。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浙江省天台中学的丁老师。她认为,在同等情况下研究生会占优势,但最后的招聘结果仍需参考应聘者在面试和笔试两个环节中的具体表现。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郑彤倩 摄
“自身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孙如意表示:“我本科阶段获得的一些成就如国家奖学金、综测成绩等是我参加各种提前批的底气。但不可否认本科生相较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肯定不够,但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促进我不断进步的‘push’。”
在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各招聘单位也更青睐具有“跨学科”素养的应聘者。即将毕业的研二英语笔译的林晨表明,自己在未来会毅然选择就业,她指出自身所学专业更侧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背景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更具优势。为提升就业的竞争优势,她目前正奋力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
瞄准定位,明晰心之所向
“考研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在此背景下,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也应当理性看待考研热潮。求职者也需结合自身兴趣、能力与职业规划,谨慎考虑是否考研,不盲目跟风、不被热潮所裹挟,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助力高质量就业。
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李俊驰(实习)摄
当今时代,考研已不再是单纯为了就业,而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投资,是青年对知识广度、深度追求的延伸。对待考研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的金璐言表示:“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所以准备先考研再就业。”她认同研究生的身份会带来优势,但自己的选择与此无关。考取研究生,增长的不只是学历,还有人生阅历,除了实际性的目的,内心的追求也会成为考研的动力。
尽管新政策的出台带来进一步的“考研热”,但来自应用心理学的大三学生苏正望认为,这也推动了一些徘徊在就业和考研之间的人明晰心中所向,从而走上自己选择的那条路。“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新阶段,也都是新的开始。”他说。
编辑:王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