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思想之旗 凝聚复兴伟力——浙师大社科骨干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ag人生就是博

高擎思想之旗 凝聚复兴伟力——浙师大社科骨干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日期: 2022-10-25 作者: 供稿单位: 社科处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领会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按照省社科联“社科学者千名宣讲、百名访谈”的活动安排,浙江师范大学推出社科专家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系列。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准确阐释、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师生心中落地生根,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冯昊青 (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旨鲜明、博大精深、气势磅礴,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启航定向,学懂弄通的关键是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其中,报告充满着锐意进取的守正创新精神,20多次提到了“创新”,特别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重大意义,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承担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伟大、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动摇;创新就是要破除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思维顽疾,克服照抄照搬、刻舟求剑、封闭僵化的惰性心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历史潮流,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立足现实需要、聚焦实践问题,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以融贯古今、赓续文明,会通中外、系统创新的方式,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理念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循此,方能建构出能够科学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系统阐释好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陈宇峰 (教授,浙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所依靠的“三驾马车”——劳动力、资本、资源环境均出现了瓶颈,初级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势必要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由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转变。过去十年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从52.2%提升至60%以上,创新日益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然而,目前我国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基础研究、自主创新和原创性成果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于“追赶型”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压制不断升级,我国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从源头上突破“卡脖子”技术。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越来越具有核心地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要从“追赶型”经济体升级为安全自主可控型经济体,就要以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重大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为导向,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航向

吴卡 (教授,浙师大法政学院副院长)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须臾离不开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特设专门章节,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了法治航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航向上,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必然充满各种风险挑战,并可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对此,报告要求练好“法治内功”。一方面,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要求,明确“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从而将全面依法治国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并进行了全面系统谋划,加强了统筹协调推进。另一方面,报告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也包括开展对外法治斗争。当前,面对美西方对我国的制裁围堵,需要树立“法治卫国”理念,织大织密“涉外法律防护网”,构建完善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以涉外立法为基础、涉外法律实施为关键、涉外法律服务为重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为支撑、涉外法律传播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对外法治斗争体系。


以科教强省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

张天雪  (教授,浙师大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必须以自立自强的科技、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完善的人才战略布局促进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一湾引领、两翼齐飞、四极带动”省域空间发展格局,一代接着一代干,从两创浙江,到“两富”浙江,再到“两美”浙江,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以这种制度韧性在一个近7000万人口的地区试验人类社会前无古人的共同富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样板。


“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网络强省、文化强省”和“乡村振兴”,这一切都是“八八战略”的再深化,而这种深化离不开科教强省、人才强省。为此,要增加省域发展的均衡性和人民民生的可及性,构造普及普适的学前教育体系、轻负高质的义务教育体系、普技职融通的高中教育体系、愿学尽学的高等教育体系、强基健骨的科技研发体系、全要素生产率的产业迭代体系、遍布城乡的终身学习体系、培养用一体的人才创新体系……这就是基于科教强省而架构起的“八八战略”再深化的浙江发展体系,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实践。


学深悟透   更好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齐静 (浙师大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到建设体育强国,其本质内涵一脉相承。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2019年9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安排,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思考如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担当体育学科的时代使命,发挥学科优势,守正创新,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充分强化学科的现实观照意识,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学理支撑、实践支持和人才保障。




坚守文化自信   践行文化使命

葛永海  (教授,浙师大人文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增进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他为浙江量身定做的“八八战略”,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通过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努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能力,推动浙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研究浙江历史文化让我们不断明确当下的历史方位。只有不忘本来,把握由来,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浙江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经济发达且长期得风气之先。从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经济等各个角度观察研究浙江历史文化,可以凝练出宋韵文化、浙江学术思想、浙东唐诗之路、浙江戏曲、浙江古村落等多个在全国有广泛影响、极具标识性的学术研究品牌,从而多角度揭示、提炼浙江历史文化的本质特征,展示浙江在中华文明体系创造中的独特地位。


岁月如歌,时光流转,文化的发展创造终将生生不息。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走向文化创造新征途的星辰大海!

 


自信自强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胡美馨  (教授,浙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思考如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担当外语学科的时代使命,发挥学科优势,守正创新,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加强现实观照,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学理支撑、实践支持、人才保障。


为此,外国语学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学科建设中增强问题意识,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拓展深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根脉文化、中国当代发展文化等中国好故事、好声音的国际传播实践及其研究,促进文明互鉴。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建构、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实训创新、学生课题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能力。为做好以上工作,我们还需要加快提升全体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根脉文化、当代发展文化的了解、理解,在教学、研究、管理中自觉有效融入相关内容。



党的创新理论是文艺理论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钟朝芳  (浙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是凝聚全党智慧、面向美好未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也是文艺理论研究工作者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行动准则与思想武器。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理论研究工作者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学理哲理道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文艺理论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的文艺理论。


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以文化自信为文艺立心铸魂。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不仅要不忘本来,善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也要面向未来,善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在解决当下文艺实践重大而紧迫问题的过程中推动文艺理论创新。


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水准,并善于用系统论方法来审视文艺现象和文艺问题,评论文艺作品和文艺作家。


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以宏阔的世界视野,崇高的人类情怀,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推进中国文艺理论创新。



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培养拔尖创新设计人才

施俊天  (教授,浙师大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行知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新时代设计学科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围绕自身设计学学科专业特点,以后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方面,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自身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重点,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高质量服务乡村“共富”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型服务团队,提供在乡村“共富”建设推进过程中,以“诗性景观”为理念,针对文化、环境、产业及品质生活等问题提出有效的ag人生就是博的解决方案,高水平服务美丽乡村整体人文生态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聚焦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导向,有效增强学科专业综合实力,找出交叉学科的结合点、在地域性的融合点、多元文化的碰撞点、特色发展的新生长点,不忘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深化“双创”人才培养,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拔尖创新设计人才。



加强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 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王珩 (教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


十年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未来,我们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真实亲诚是新时代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理念,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作为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首席专家,我将和联盟牵头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师生一起,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会议精神,不忘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初心,扛起非洲研究智库的使命担当,与联盟成员单位协同做好区域国别方面的战略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加强研究阐释和国际传播,积极助力非洲发展与中非合作,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清泉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