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奋斗逐梦未来!郑孟状为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ag人生就是博

喜迎二十大 | 奋斗逐梦未来!郑孟状为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
日期: 2022-09-15 作者: 供稿单位: 融媒体中心

“在隽秀的芙蓉峰下,在美丽的初阳湖畔……相聚浙师!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正如有同学说的:‘不远千里的奔赴,只为遇见你。’”


浙师大党委书记郑孟状为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方以琮 摄


“都说‘浙师,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初来浙师,立德立身,为人为学,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历史源流、把握时代机遇、聆听浙师故事、激励青春奋斗。”


9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孟状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为题,为8000多名2022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


感悟历史源流


“浙师,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源流。文化名人余秋雨曾盛赞浙师‘江畔两万俊彦,金华半城书声’”。郑孟状从浙师的历史源流出发,用“三个地方”来概述一代代人心有所信、情有所归、身有所往的奋斗历程。




郑孟状与新生们分享了中共早期活动家陈望道翻译第一本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则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一批追求真理的“新青年”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从上海辗转至浙江嘉兴,在南湖一艘小小的红船上,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100年后,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红船故里的嘉兴姑娘——冯琳代表青年向党做出了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金华由“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而得名,号称“江南小邹鲁”。有起源于南宋的婺学,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并称为南宋“四大书院”的丽泽书院。前段时间,浙师大也成立了婺学(金华学派)研究基地,开展重要文献研究工作,扩大“金华学派”影响力。著名词人李清照在这里写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豪迈与大气;人民诗人艾青出生在金华,他深情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热情讴歌家乡、理想和未来……



“我们从钱江之滨起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郑孟状讲述了浙师大艰苦创业、克难奋进的办学历程。通过代代浙师人的共同努力,浙师现已形成“一主多副”的多校区办学格局,连续10多年在国内外多个有影响力的大学排行中稳居百强。浙师因师而立,缘师而兴,依师而荣,始终高举师范旗帜,服务和引领浙江教师教育,被誉为“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浙师是一所以“勤奋”著称的大学,也是众多兄弟高校学生羡慕的“别人家的大学”。“来‘浙’,必有我师。我相信每一位师大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业导师、人生导师。”


把握时代机遇


“读书不止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更要读懂读通‘时代之书’‘无字之书’,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学校所在地——浙江。”郑孟状将制胜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总结为两个“时代”。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都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郑孟状指出,“两个大局”既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风险挑战,但总体上看“两个大局”给我们提供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远远大于面临的挑战。



郑孟状从“数字化改革”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两个浙江发展的关键词出发,他认为,“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浙江省域治理方式、手段、工具、机制正迎来系统性重塑,改革推动了从事后应对处置向事前有效防范、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从模糊治理向精准治理的深刻转变。“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成为新的浙江省域品牌。“诗画江南”源自浙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传承千年的浪漫诗情,“活力浙江”则象征了现代与未来,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浙江人民的昂扬斗志。


见证浙师发展


今年8月,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浙师1982届校友、浙师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杨学明教授获得“物质科学奖”。杨学明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时代,认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基础科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科学家的科研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杨学明曾这样回忆他的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母校是我人生的起点,在师大的四年,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我人生的机遇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代表。陈立群1977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退休后,他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独自背起行囊,担任起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校长。他殚精竭虑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台江县民族中学打出高考“翻身仗”, 2020年全校1000多名同学参加高考,几乎全部上线。 然而,他自己生活上的困境却很少说给大家听。



近年来,浙师的创新创业工作成绩喜人,中国“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以来的历届(共六届)大赛金奖数位列全国师范院校第一,2020年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总积分位列全国师范院校第一,2015—2019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师范院校第一。省委书记袁家军曾出席浙师承办的中非暨中南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也为浙师创新创业工作点赞。



浙师大力支持同学们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习和研究,在人才培养等领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因子。近年来,学校已经与5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从2017年开始,浙师设立学生出国(境)交流奖学金,拿出1000万元经费资助师大优秀学子参加出国(境)交换交流项目,学生最高可获得15万元出国交流奖学金,努力让同学们在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互动中开拓眼界、增长才干。


“浙师的很多故事都还在继续。这些天,学校正在招募第二十五届赴广西龙州县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这场教育扶贫的爱心接力,我们已经做了20余年,300余位师大学子薪火相传,相约“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激励奋斗青春


“同学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郑孟状对意气风发的新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促进全面发展。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郑孟状以革命先驱李大钊、卫国戍边的“00后”英雄陈祥榕、浙师人的身边榜样“寒门学子”张利萍为榜样鼓励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心怀“国之大者”,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祖国。



“‘德者,本也。’做人是做学问、干事业的前提,立德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郑孟状以张桂梅的感人事迹鼓舞新生,呼吁新生,特别是师范生,要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教师节前夕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像张桂梅、陈立群、祝响响一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郑孟状指出,青年人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敢于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浙师官微“在浙师,你也能”的栏目汇集了许多优秀的浙师学子的故事,他们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同学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崇师求学的人生舞台空前广阔。”今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将在北京开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坐标,作为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奋斗者,让我们践行“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的青春誓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促进全面发展,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期望!


新生感悟


听完郑孟状书记的谆谆教诲,我深感作为一名浙师学子的骄傲和自豪。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作为浙师的新生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唯有以敢为人先的气概、博闻强识的胸怀、奋勇创新的精神,才能培养理想根基,助力民族复兴。作为一名浙师新生化人,我定不负韶华,学好专业,志报国家,为祖国的科技繁荣贡献力量。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姚圣洁


芙蓉微风起,浙江婺水边,清扬歌声中,郑孟状书记希望我们关注时代大背景,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适应时代数字化、现代化改革,勉励我们成为具有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我倍感激动,作为一位新浙师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更需将书记的话语谨记在心、笃志于行,为建设智慧、活力、美丽浙师而奋斗!


——教师教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立娜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浙江师范大学2022级新生迎来了开学第一堂思政课。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我了解到浙师的历史源远流长,浙师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国敬业、积极奋进的人才——既有教书育人的老师,又有投身研究的科学家。浙师人不断攀登高峰、与时代同频共振,未来四年我会以他们为榜样来勉励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浙师人。


——数理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淇鑫


在郑孟状书记的课堂上,我们了解到金华的人杰地灵、浙师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我们人生的重要一刻。任清风拂面,吹不散我们奔赴千里来相聚的澎湃,吹不散我们对浙师、对国家、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对浙师人的身份更有把握,对追求时代新青年的目标更有信心!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蔡晨琳


制图:杨天麟 顾欣晔

编辑:姜雯静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