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浙师大党员教师把初心刻在田间 助力乡村振兴-ag人生就是博

永远跟党走|浙师大党员教师把初心刻在田间 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1-06-21 作者: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


  眼下正是蓝莓丰收的季节,穿行在累累果实中的除了农户,还有一群特殊的身影——将科技送到生产一线和基层、已经扎根田间月余的省科技特派员。浙师大生化学院拥有学校最早的一批科技特派员,5位服务于蓝莓生产的科技特派员都是共产党员,分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两个教工党支部。原本站在讲台上的党员教师,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赓续精神血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初心刻在田间地头。


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蓝莓要有“中国定制”


  蓝莓是越桔属植物,果实富含花青苷等抗氧化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水果界“四小天王”,市场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的野生蓝莓果实非常小,引进的蓝莓品种种植难,大部分农民不会“伺候”这个精细物种。


  对此,从2008年开始,郭卫东、陈文荣两位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一项艰巨的工作——选育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的鲜食大果型蓝莓品种,并将技术送下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要想选育“中国定制”的蓝莓,需在现有蓝莓品种基因库中融入我国特有的越桔属野生物种。团队成员从2014年开始陆续搜集越桔属野生资源100余份。野生种质搜寻的过程非常艰难,为找到苍山越桔、乌鸦果和广西越桔等特色越橘属野生植物,他们曾在云南省大理州苍山海拔近3000米的山域徒步5个多小时。他们也曾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荆棘丛生的山区穿行8个多小时。


郭卫东教授兴奋地捧着苍山越桔

 

  通过蓝莓品种和野生资源的收集评价和杂交育种,用了10多年的时间,团队筛选出了10余个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蓝莓品种,杂交获得5000余株实生苗,申请蓝莓新品种权2个。在新型栽培模式下,筛选得到的大果鲜食新品种平均单果重为2.5-2.8g,最大单果重高达6.8g,直径可达3cm。


  如今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在这些科技特派员的种植基地,许多采摘蓝莓的市民纷至沓来,已有10万余斤蓝莓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告罄。由于数量有限,这些“中国定制”蓝莓只有金华本地市场能买到,杭州、上海的厂家都订购不到。

 

把党建带到乡村一线,党员共谋“塔石蓝莓”


  塔石东店村自然环境优越,但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户家中多是老人,农田都荒废了怎么办?村主任、老党员傅晓平提出共享农场,让失去劳动力的家庭通过入股的方式取得收益。他花了一个月时间走遍了东店村的山山水水,了解村居环境和村庄发展情况,最终选中了蓝莓等经济作物。


  共享农场肩负了很多入股村民的期待,傅晓平每天四五点就起床下地干活,还会自学专业文献,但毕竟是半路出家,对于一些专业问题有心无力。“科技特派员帮了我们大忙,不仅带来适合塔石乡的新品种,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傅晓平很感谢浙师大科技特派员团队。


 

傅晓平(左)和廖芳蕾(右)在共享农场


  “塔石乡山林和溪水给塔石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土壤含水量高、环境湿度大,不适合蓝莓大果品种的生长。”廖芳蕾说。经过多次走访,团队发现了一些较为符合蓝莓浅根系生长的沙质土壤,确定了蓝莓在塔石乡的栽培区域。根据含水量高的特点,设计了“塔石蓝莓”方案。为当地引进新品种3个、新技术3项,征集并解决蓝莓技术难题与技术需求7个,总结了“高垄介质栽培”技术流程1套,创建了蓝莓在高湿度土壤栽种的新模式。


 

塔石乡共享农场的蓝莓果实


  就在几天前,傅晓平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晒了蓝莓“九宫格”:“大家都太热情了!果实成熟量暂时有限,导致农场断续开了3次园”“看到农民们丰收,我们和他们一样高兴!”廖芳蕾表示,科技特派员就是要成为农民群众最喜爱的人。


把初心刻在田间地头,专家助力“农村升级”


  塔石乡只是科技特派员们服务乡村的缩影。近年来,该科研团队在浙江省开展特色经济植物栽培技术培训班60余次,累计受益农民3600多人次,技术服务种植面积近万亩,相关成果已经走出浙江省,送到了广东省、贵州省、江西省等地。


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


  如果有机会乘这些科技特派员的车,会发现他们的车上都有好几双解放鞋,鞋上、车上还都沾着泥土。春季防草,夏季剪枝,秋季防控病虫害,为了提高与农户的交流效果,团队成员到驻地田间现场展示,以便农户学以致用。


  在帮扶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团队将目光放在产业全局。他们不仅关注果树种植,还提供销售帮助、销路开拓、滞销产品的深加工等服务,力求做到产业重构。充分利用“绿水青山”,挖掘背后的“金山银山”,他们指导帮扶当地农户发展农旅采摘游,进一步扩大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向农民普及环境保护和土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不合理开发,推动蓝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党员教师们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守初心的科技助农情怀深刻感染着学生们。来自豫北农村的研究生范超洋就把蓝莓种植技术带回家乡,改变了当地数年入不敷出的状况。“已经有不少学生接过我们的接力棒,科技帮扶也要形成传帮带!”团队负责人郭卫东说。



摄影:陈小备 别革扎提

编辑:朱慧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
网站地图